10月14日,Nature Photonics在线发表深圳大学杨楚罗教授团队在OLED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纯有机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由于能够实现理论上100%的内量子效率,近十年来成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材料的研究热点。近几年,多重共振型热活化延迟荧光(MR-TADF)材料因其具有窄谱带发射的特性,在高清显示上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然而,多重共振型TADF材料的反向系间窜跃速率(kRISC)一般较慢,从而导致发光器件在高亮度下效率发生急剧衰减,这使得相应的OLED器件难以兼具高效率、高色纯度和低滚降等优势。
为了解决效率滚降的关键难题,深圳大学杨楚罗教授团队将非金属重原子硒元素嵌入多重共振骨架中合成了BNSeSe,利用重原子效应增强材料单、三线态(S1和T1)轨道之间的耦合作用,从而实现极高的kRISC(2.0 × 106 s-1)和光致发光量子效率(100%)。
将BNSeSe用作发光层客体材料制备的蒸镀型OLED器件外量子效率高达36.8%,其效率滚降得到有效抑制,在1000 cd m-²亮度下外量子效率为34%,即使是在10000 cd m-²亮度下外量子效率仍高达21.9%,媲美铱、铂等磷光材料器件。
此外,他们首次将多重共振型TADF材料用作敏化剂制备了超荧光OLED器件,该器件最大外量子效率为40.5%,在1000 cd m-²亮度下外量子效率为32.4%,即使是在10000 cd m-²亮度下外量子效率仍高达23.3%,最大功率效率超过200 lm W-1,最大亮度接近200000 cd m-²。
这一工作为解决MR-TADF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滚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途径,在高清显示上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相关成果以 “Efficient selenium-integrated TADF OLEDs with reduced roll-off”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学》,影响因子39.728,中科院JCR一区,光学领域排名第一)。
据悉, 这是深圳大学在该期刊发表的第一篇以深圳大学为第一单位的论文。深圳大学材料学院杨楚罗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深圳大学博士后胡宇轩和助理教授缪景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深圳大学为本工作的唯一通讯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来源:深圳大学)
更多LED相关资讯,请点击LED网或关注微信公众账号(cnledw2013) 。